一是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发挥工会法律顾问驻点值班调解作用,促进劳动争议案件审前化解。深化街道“共享法庭”和社区法官工作室机制,法官下沉街道社区及时指导化解纠纷。妥善化解“海某公司”“诚某物业”等劳动争议系列案,帮助劳动者讨回“辛苦钱”422万元。二是深化繁简分流办案机制。坚持小额诉讼程序应用尽用,减少案件上诉。分类型推进案件诉中调解,对裁判尺度明确的工伤类案件进行先行调解,对合同不规范、欠薪等纠纷主动指引原告提交证据再行调解,提升办理质效。三是探索统一裁判尺度机制。坚持新老审判人员“传帮带”,推动案件办理程序、思路、尺度“三统一”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案例库、“法答网”、专业法官会议等作用,多措并举统一裁判尺度。四是强化裁审对接机制。积极与工会、人社等部门对接,掌握劳资纠纷新动态,形成纠纷预防化解合力。常态化与劳动仲裁委员会沟通交流,互通仲裁前置程序后诉讼案件情况,提升工作衔接效率。